2025年6月下旬至2025年8月下旬,我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五名学生圆满完成了在上海造币博物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践。本次实践让学生们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在文创销售、展览策划、观众服务等多个岗位上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获得了实践单位的高度评价。
来自23会展中高班的许凌菲同学,以及23会展2班的郑婉欣、谢安娜三位同学,在造币厂文创商店实践期间深入学习了产品知识与销售技巧。“每一枚纪念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故事,”许凌菲同学表示,“我们需要准确理解产品背后的造币工艺和文化内涵,才能向顾客生动传递其收藏价值。”实践期间,三位同学还协助完成了店内主题展陈的改造升级,运用会展策划专业知识优化展品摆放和参观动线,显著提升了顾客体验和销售业绩。
负责博物馆观众服务的23会展中高班祁锦惠和23会展1班吴奕霖两位同学则体验了不同的实践内容。从熟悉场馆布局到维护参观秩序,从协助讲解到参与教育活动,她们在每一个环节中践行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手工打制纪念章的活动最让我感动,”23会展中高班的祁锦惠同学回忆道,“看到参观者亲手制作纪念章时的喜悦,我真正理解了文化传承的意义。”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博物馆运营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期间,吴奕霖同学还承担了具体的实践项目。其中,设计制作从光复西路17号门到15号门的路线指引海报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复杂的路线环境,她经过十余次修改完善,最终创新采用“地标+方向”的指引方式,通过醒目的色彩设计和直观的图标系统,有效解决了观众寻路难题。“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好的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切实解决问题。”吴奕霖同学感慨道。
两个月的实践让同学们在不同岗位上获得了全方位的锻炼。大家不仅掌握了产品销售技巧、展览陈列方法和视觉设计能力,更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应急处理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会展专业的核心能力在各类工作场景中都具有重要价值。
此次实践是我校会展专业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实践,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也为造币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五位同学表示,将把这次宝贵的实践经验融入今后的专业学习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商贸会展专业部
审核: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