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笃行志不渝 赛场拼搏展风采——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光影BOX项目参加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职教赛道决赛(主赛道)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前言

2025年7月14日,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职教赛道决赛(主赛道)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幕。本届大赛共有135个项目成功晋级市级决赛,竞争激烈。

自2015年创办以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走过十年历程。大赛由教育部、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主办,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化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鼓励全球学子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创新思维,解决现实问题,驱动科技与经济发展。

赛前:厉兵秣马 双稿千锤

时间回到2025年6月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星光计划”短视频制作比赛的余热尚未散去,王择豪还未来得及喘一口气,便又一头扎进了新的“战场”——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必须立刻带领团队投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备战。与两年前以“萌新”姿态参与第九届创赛不同,这次,他带着全新的身份和使命王者归来:作为初创公司“上海驰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CEO,他带着凝聚团队心血的创业组项目“光影BOX”,一款旨在颠覆传统、重构光影系统底层逻辑的革命性产品“或泊”,决心在更广阔的赛场上证明自己。

图1.jpg

然而,创业组的赛道远比创意组更为崎岖。它不仅看重天马行空的创意,更注重项目的“真实性”与“背书链”的完整性,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推敲。挑战,在项目启动之初便如影随形。团队的核心成员们,背景迥异——汽修、会展、数媒,个个都是好手,却偏偏对“光影BOX”扎根的影视工业链颇为陌生。更令人头疼的是,密集的备赛期,偏偏撞上了让人神经紧绷的期末考试周!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成了他们最稀缺的资源。

图2.jpg

压力之下,团队的凝聚力却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没有抱怨,只有争分夺秒。课余的碎片时间、午休的片刻宁静、甚至是宁静的深夜,都成了他们打磨项目的“黄金时段”。键盘的敲击声此起彼伏,商业计划书(BP)的草稿被反复修改,页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PPT的设计更是精益求精,配色、排版、动画效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仿佛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靠着这股子拧成一股绳的劲儿,项目这艘小船,硬是在重重困难中破浪前行。

汗水浇灌的种子终会发芽。经过一周近乎不眠不休的冲刺,6月20日,凝聚着全队心血的项目BP和会评PPT成功提交。当“成功入围市级决赛,获得现场赛资格”的通知传来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拉开序幕。

现场赛需要在一天内进行两次路演:上午进行小组赛的8分钟路演+5分钟答辩,需要晋级小组赛前4才能进入下午的排位赛;排位赛中,则要面对全场60位评委的目光,进行一场5分钟的纯路演(无答辩)。尤其是答辩环节,这是评委们了解项目内核、检验其真实性的环节,容不得半点含糊。

从材料提交到决赛打响的这半个月,每一天都像在跟时间赛跑。7月6日成为第一个关键节点——必须将用于评审的会评PPT,修改成更适合舞台展示、更具冲击力的路演版本。在项目美工PPT组组长应祖杰的带领下,PPT的每一页幻灯片都经历了“瘦身”与“美容”,力求信息精炼、视觉震撼。

图3.jpg

作为项目的CEO,王择豪深知肩上重担。赛前,他把自己“钉”在了讲台上。一遍,两遍,十遍……反复模拟在台上的状态,从开场白的感染力,到技术亮点的清晰阐述,再到收尾的铿锵有力,希望能让项目打动评委的心弦。与此同时,其他成员也没闲着。大家绞尽脑汁,在一次次的路演后,模拟评委视角,预判着可能从商业模式、技术壁垒、市场前景等各个角度抛来的犀利问题,只为在答辩中,能从容应对,保证项目的真实性。

图4.jpg

赛中:晨光砺甲 锐赴疆场

2025年7月14日清晨6点多,微光初现。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光影BOX”项目的三名团队成员:王择豪、王宇欣、沈梦圆已在校门口集结完毕,依旧是手拿着路演稿和答辩稿,心中不停地默默背诵。

图5.jpg

上午九时,观赛教室座无虚席,空气仿佛也因竞争而微微凝滞。随着比赛开始,各项目按分组次序依次登场。“光影BOX”团队抽签被分在强手云集的“A组”,序号“A-10”意味着他们将在小组中压轴亮相。这既给了他们观察对手的时间,也带来了无形的等待压力。轮到自己上场时,主讲人王择豪深吸一口气,清晰、有力地开始讲述“光影BOX”那颠覆性的创新理念、坚实的技术突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八分钟的路演,字字铿锵,将团队一个月的心血浓缩呈现。紧随其后的答辩环节,评委们的问题如连珠炮般袭来,直指项目核心。王择豪和王宇欣凭借赛前无数次模拟的积累,沉着冷静、条理分明地一一回应,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沉稳与专业。

图6.jpg

经过一上午扣人心弦的小组鏖战,“光影BOX”团队不负众望,成功突围,昂首挺进下午的排位赛!短暂的午休时间,无人放松。大家围坐在一起,快速复盘上午的表现,针对评委可能的关注点,对下午仅有的5分钟纯路演内容做最后的微调。所有人都明白,排位赛的舞台更为残酷——没有答辩的补充说明机会,一次展示定乾坤,直接决定市级最终排名和通往国赛的机会。

竞争已臻白热化。当团队再次登上农林学院的大舞台,面对台下黑压压一片、目光如炬的60位评委,主讲人王择豪虽有些紧张,但还是将项目的精华毫无保留地灌注在这浓缩的300秒里。每一个手势、每一帧画面、每一句陈述,都力求完美,只为将“光影BOX”的最佳状态,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评审团。

图7.jpg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缓慢流淌。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角逐与评委们近乎严苛的评审,最终成绩终于揭晓。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光影BOX”项目,得分88.42分,在40个队伍中排名第8,成功入围国创赛,突破了学校参加双创比赛的历史。这是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们智慧、汗水与坚韧共同铸就的勋章!

图8.jpg

赛后:星轨同辉 征途未央

王择豪对这场比赛感触尤深。作为2023年参加双创比赛的“老兵”,此次带队冲击市赛,紧张感依旧如影随形。“从初赛8分钟路演的心跳加速,到答辩时紧攥手心,再到临时接到5分钟路演任务的措手不及,”他坦言:“哪怕有经验,台上每一秒仍怕出错。但正是这份紧张,逼着我反复打磨每个细节。”他格外珍惜“光影BOX”的展示机会,“能让项目登上更大舞台,再多的修改纠结、深夜改稿的疲惫,都值得。每一次登台都是对自己的重塑,这种在挑战中沉淀下来的稳,无比真切。”

全程参与的24数媒班王宇欣对备赛点滴记忆犹新:“为做好答辩,我翻遍同类项目资料,从评委高频问题到行业动态,笔记厚厚一沓。”她收获满满,“信息搜集中,不仅看清了项目优劣势,更学会了从评委的视角思考——答辩不只是‘回答’,更是‘展现’项目潜力。”她也见证了自我成长:“以前遇到陌生问题会怯场,这次比赛让我能抓住核心,这种进步比成绩更珍贵。”

虽未登台的22会展2班的沈梦圆亦有独特感悟:“不到一周准备5分钟路演,虽最终未上台,但搜集资料、打磨内容的过程,让我对项目的理解更深,也锻炼了快速学习和信息梳理能力,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她深刻体会到:“准备的过程本身即成长。如今再让我做路演,定比从前从容得多。”

“光影BOX”的征程远未结束。正如团队成员共同感受到的,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蜕变。这份交织着紧张与热忱的经历,如同打磨星光,让每个人都更清晰地看清前路。未来,将有更多创意落地、更多舞台待闯,也将有新鲜血液注入团队。而这份并肩作战淬炼出的勇气与默契,必将成为照亮未来的光,指引着大家继续打磨项目,在双创的广阔舞台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附:项目负责人心声

支撑我一路拼过来最根本的,是我和我们团队都真心相信“光影BOX”的价值——它真能解决点实际问题,能带来改变。这份“信”字,是根。当然,过程确实不易,从跨专业硬啃知识,到像“八爪鱼”一样同时应付BP和PPT,再到赛前练到嗓子冒烟……但每次觉得难的时候,看看身边同样拼命的伙伴,想想背后支持我们的老师,就觉得这汗没白流。站上讲台,紧张归紧张,但把我们的想法清晰传递出去,看着评委眼中从审视到认可的光,那种“成了!”的感觉,比拿奖更爽。比赛名次是锦上添花,真正刻在心里的,是团队一起磨出来的这份“稳”,是知道我们能把一个项目打磨落地的能力。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和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供稿:商贸会展专业部

审核: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