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目前我国联合主办部委最全、行业覆盖面最广、参赛规模最大的世界技能大赛。本届大赛以“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为主题,共设42个竞赛赛道。旅游赛道覆盖住宿业、娱乐业、商业服务业等旅游全产业链,从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应用价值、团队合作、创新创意等多维度对选手进行综合考查。杭州八月,烟水晴岚,8月24日到27日,“旅游赛道”中职组比赛在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97支参赛队伍、380多名选手齐聚杭州,同台竞技,展示旅游职业教育的丰硕成果。捷报传来,曹职酒店服务团队取得小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并斩获铜奖!
这份荣誉离不开队员们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赛场上的默契配合与顽强拼搏,也凝聚着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学校的全力支持。每一次全力以赴的冲刺、每一个默契协作的瞬间,都展现了我校学子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精组参赛团队,攻坚专项难题
随着暑期序幕的拉开,我校酒店服务团队迅速行动,组建了一支由胡云燕老师领衔,梁晓晴老师和李舒新老师组成的精英指导团队。该教师团队自2022年国赛起,已连续两年指导学生团队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基于扎实的大赛指导经验积累,三位教师仔细研读2025年世校赛中职组旅游赛道赛项规程,她们逐字拆解评分标准,标注核心能力考察要点,对比往年规程变化,精准定位今年赛事新趋势与新要求。同时结合参赛学生技能短板,梳理出“语言服务优化”、“应急场景处置”、“非遗文化融入”、“数字科技赋能”、“绿色环保倡导”等重点突破方向,为后续定制化备赛方案、高效提升学生竞技能力筑牢基础。在参赛学生团队的遴选上,秉承“技能过硬、综合素养优、抗压能力强”原则,结合旅游赛道实操需求,通过理论测试、情景模拟、现场答辩等多轮考核,优中选优组建精干队伍。参赛学生团队由来自22酒店中高班杨沁翊、22酒店班田冰冰、23酒店班李涵、23酒店中高班朱天晓四位同学组成。
当大多数老师和同学开始享受轻松假期时,酒店参赛队的师生们已悄然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征途。指导老师放弃休息,每天驻守训练场地,从客房铺床的角度精度到餐饮服务的礼仪细节,逐一拆解教学;同学们也卯足劲头,反复打磨操作流程,哪怕汗湿训练服,也只为在模拟考核中多提升1秒速度、减少1处失误,用专注与坚持为赛事冲刺蓄力。训练间隙,师生还会围坐复盘问题,从服务话术优化到突发情况应对,不放过任何细节。高温与疲惫未减热情,只为在赛场上展现酒店专业的最佳水准。
多方协同聚能,校企合力攻坚
参赛团队备赛期间,校各级领导多次来到备赛现场指导工作,参赛团队认真聆听建议,及时调整训练策略。师生们备受鼓舞,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技能打磨,全力向赛事目标冲刺。在比赛项目主题遴选阶段,指导教师团队联合校企合作企业,深入分析行业趋势与赛事要求,结合酒店服务实战案例,反复研讨筛选方向,最终确定主题为“匠心服务·礼迎智客”。该主题以接待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载体,兼具专业性与创新性,为备赛锚定了清晰目标。在比赛技能点设计和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方面,指导教师团队联合校外聘教师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从中国结入手,发掘了中国结编织与信息技术编码的逻辑关联:中国祖先们靠打不同的绳结来实现信息的记载与传递,这与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数据编码与传递异曲同工。中国结是手工业时代的产物,AI是信息时代的结晶,但“连接”与“编码”的核心逻辑一脉相承。同时发挥了旅游服务专业群的作用,既有非遗面塑技艺,还有糖艺机器人摆件,又有中式插花技艺。这些非遗元素的融入,不仅美化了餐饮台面,而且丰富了接待项目的文化内涵。
以赛促教提质,培育文旅人才
该项比赛不仅是一场技艺的比拼,更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从精准到毫米的实操细节,到应对突发场景的从容应变,选手们在赛场上展现的专注、严谨与创新,正是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鲜活注脚。大赛倡导“行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的产教融合范式,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致力于培育更多“数字文旅先锋”。由文旅行业一线提炼真实岗位需求作为竞赛题目,校企双方联合制定备赛方案、开发实训内容,最终以市场对人才的认可标准检验竞赛成果,让赛事全程紧贴产业发展脉搏。
希望参赛队员们能以此为新起点,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未来在更多舞台上绽放光彩;也期待更多同学能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挑战中成长,为校争光!
附:学生参赛感悟
田冰冰:
饮水思源,师恩难忘。我最想感谢的是指导老师们,从市赛到站上世界争夺赛的舞台,无数个日夜里,是您们陪我们一遍遍打磨方案、锤炼技能、模拟演练。您们不仅传授我们专业知识,更用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职业精神、什么是团队协作。这份荣誉,凝结着您们的心血与汗水!
同时,我要感谢我的队友们。备赛的过程充满挑战,但我们彼此鼓励、互相支持、取长补短,为了共同的目标奋力拼搏。这段并肩作战的经历,是我们青春中最宝贵的财富。
世界大赛的舞台,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见识了全球顶尖职业院校学子的风采,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与无限潜力。这枚铜奖,对我们而言既是肯定,更是鞭策。它告诉我们,技能之路没有终点,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杨沁翊:
在完成比赛后,心情仍未平复。这一个小时,凝聚了三年的汗水与坚持。
从生涩到熟练,每个褶皱都记录着反复打磨的日夜。酒店服务的真谛,就藏在这些细节里。我们用双手传递专业与温度。
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同伴的并肩前行。比赛会结束,但追求卓越的心不会。我会继续牢记老师的教导,在未来的岗位上绽放光彩。
李涵:
我相信胡老师的一句话:“心诚则灵”,暑假两个月的训练不仅对自己的身心、还有毅力都是一次重大考验。无数次反复的改稿、反复的练习都是为最后的成果而铺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自己的耳朵屏蔽外界的声音,反复去背词,练习自己的声线和口音,从1位到9位评委的眼神、微笑,磨练自己的抗压能力,和队友们配合好任何一次的彩排。我也因过大的压力而泄气过,老师们每日每夜的陪伴和肯定给予了我自信的勇气,才会有比赛时那富含感情的讲解内容,从一次失误到下意识的脱口而出,我也烦过、苦恼过,也抱怨过,可冷静下来我又会全身心投入到那场比赛当中。我秉持初心、不负自己所望。
朱天晓:
短短半年从普通的中职学生,到现在登上国赛领奖台,此次大赛经历使我成长了许多。作为团队内比赛经验最少的我来说,备赛过程中想要跟上前辈的脚步,无疑是痛苦的。要比别人加倍的努力,总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习新技能,不断地修改调整台词、操作流程,无数次崩溃想逃避,幸好自己咬牙坚持下来了。感谢老师和队友们的陪伴与鼓励,成为我最坚实的后盾。一路走来,我终于明白:那些崩溃的深夜、队友伸来的手、老师坚定的目光,早已铸就了我破茧成蝶的翅膀。
供稿:旅游服务专业部 李舒新
审核: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