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契机,携手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剑桥大学未来学习中心等相关部门,共同举办“智能教育在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示范案例展示推优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共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投稿了1080篇参评案例。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张璐嘉老师撰写的“AI赋能多模态数字教材的课程教学改革——以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案例,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在中国”示范案例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案例奖”(见图1)。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张璐嘉老师及其团队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曹杨职校在智能教育领域的前瞻探索与卓越成就。
2025年7月27日,张璐嘉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在中国”智能职业教育分论坛上进行了案例分享(见图2、图3)。案例聚焦于新能源汽车这一前沿技术领域,以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为突破口,通过AI技术深度赋能多模态数字教材,实现了课程内容的革新与教学模式的升级。教改过程运用图谱框架、富媒体资源等先进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并高度契合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通过AI技术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成功整合了多种模态的教学资源,开发出交互式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体验。
论坛点评环节,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江明副院长(见图4-1)、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赵晓伟副主任(见图4-2)、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徐国庆所长(见图4-3)对此案例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也分别从教师发展、技术更新及教学应用几个方面提出要求并寄予期望,更是期待学校日后在数字教材使用方面有新的创新突破和研究成果。
张璐嘉老师及其团队依托学校“三圈一链”数智融合教学生态圈的建设,构建了“富媒体动态资源圈”“混合式互动教学圈”与“优质资源共享开放圈”,确保了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与优化(见图5)。同时,基于学校与上汽集团等大型集团企业深度产学研一体的合作模式,通过搭建任务式学习情景、整合教学文档等方式,开发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次获奖是曹杨职校在智能教育领域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晶(见图6)。学校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从SPOC移动交互式教材到云课堂、数智融合新形态数字教材,曹杨职校始终走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前列。
张璐嘉老师表示,此次获奖既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探索的激励。AI赋能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地运用AI技术、如何确保技术的平等享用、如何防止过度依赖等问题仍需我们一线教师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未来,曹杨职校将继续勇攀智慧教育高峰,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教务处
审核: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