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双新”工作,上海中职语文学科聚焦单元教学内容研究和单元教学难点突破,于2025年4月24日13:30在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主题为“整本书阅读与写作融合”的全市中职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说课研讨、专家点评等环节,共研《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寻中职语文“双新”改革背景下的育人密码。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应宏芳莅临指导,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殷时余校长、普陀区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管理办暨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陈海平、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的学员老师、西片区学校语文学科教研组组长以及商业会计学校甘小的老师校内工作室学员、曹杨职校第七轮区中职科研高级指导教师工作室学员、职业教育高级指导教师工作室学员和学校语文老师出席活动,同时全市各中职校语文学科教研组组长、各中职校语文教师以线上形式入会参加。活动由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邵彩洪老师主持。本次活动线下有52位老师参与听评课,线上有238位教师参与听课。
让经典文本与学生生命共振
“怎样让人物描写跳出‘标签化’制约?”“怎样用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告别流水账?”“怎样以共情视角,将人物精神融入自身成长?”曹杨职校张盈老师带来的研讨课《写出人物的个性——以<平凡的世界>为例》直击中职生阅读写作痛点。课堂以学校会展专业视频号“艺职游展”为真实情境,通过“情境诊断——策略拆解——实战修改”三段任务链,将“大事件——小细节——精神解读”的写作支架转化为具体能力。课前,学生与数字人互动填写人物档案,唤醒整本书阅读记忆;课中,通过视频和词云图对比,明确“标签化”的问题所在,将原文和修改案例对比,拆解“抓典型、挖细节”的写作密码,并进行写作实践;课后,借助AI将小传转化为视频脚本,实现文学表达与职业能力的自然衔接。当学生笔下的孙少安“撑起膝盖,站起身,山风掀起他磨破的袖扣,露出交错的伤痕,他扯看嗓子,对群山大声喊‘再来!’”的细节跃然纸上时,经典人物的精神力量已悄然融入学生的思想当中。
在思维碰撞中凝聚育人共识
说课环节,张盈老师以“读写融创展个性,平凡世界见精神”为题,阐释了“阅读分析——写作实践——素养迁移”的闭环设计:从上册整本书阅读积累到下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将阅读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做到从文学人物分析到会展专业文案能力培养的跨越,体现了中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深度融合。曹杨职校语文教研组长王秀鹏老师立足于《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设计,阐释了本节课在单元设计中的位置以及开发该课例的原因,提出“被动阅读向主动探索转化”“文本解读与职业素养对接”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创新路径,同时分享了“信息技术赋能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经验。
兄弟学校点评环节也是亮点纷呈: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谢群霞老师肯定这堂课在学生心中种下深度阅读的种子,帮助学生从浅层阅读过渡到精读,进而实现精神素养的提升,值得学习;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朱国宁老师点赞“真实情境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肯定了将人物小传与专业视频号运营结合的拓展思路;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苏佳老师关注了本节课中AI 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并表示后续将借鉴这种模式,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式。教指委祝纪景老师从课程标题优化、时间安排细化、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强调“教学支架要精准指向学生思维进阶”,对教师备课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总结反思中锚定前行方向
“好的书就是会有长度,它最后一定跟你的生命产生某一种共鸣和共情,如果我们能够在学生的心里去种下一本书,可能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在什么时候和他人生产生关联,但它一定会发生,我想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意义。”应宏芳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深情寄语,她特别肯定曹杨职校“校长领衔共读一本书”的做法,期待让“书香校园”成为中职生成长的精神底色。
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老师提出“教师要敢用AI、善用AI”,鼓励教师借助技术反思教学本质:“当AI能快速生成PPT和课程时,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设真实情境、搭建思维支架、激发情感共鸣,这正是语文教学的温度所在。”应老师强调,中职语文教师要肩负“知识转化”的使命 ——将静态的知识通过情境或支架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活的知识”,将经典人物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的成长养分。接着以本节课为例,解析“准确性、可用性、价值性”三大知识处理转化的原则,强调教师要精准诊断、揭示学生面临的些写作难点痛点,用支架引导学生从“写事件”到“挖精神”,实现从‘扁平概括’到‘纵深解读’的跨越。她肯定了该课例在中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中的积极示范意义,同时也特别提醒,教师要注意情境任务命名的合理性和教学支架描述的准确性、要注意避免学生形成新的思维定势。
结束语
从殷时余校长在地铁上读《平凡的世界》的温暖分享,到张盈老师七易其稿打磨写作课程的匠心独运,再到应宏芳老师争取每次教研分享AI新心得的创新精神,此次活动处处涌动着职教语文人的热忱与担当。正如陈海平老师在点评中所说:“将经典文本与职业成长结合,让整本书阅读成为中职生可操作、有收获、愿投入的成长过程。”当经典文本与职业成长相遇,当信息技术与人文教育融合,中职语文便拥有了照亮学生未来的力量!
春日的教研盛会落下帷幕,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随着“双新”改革的深入推进,上海中职语文人将在教学探索中培育核心素养,在技术赋能中创新教学形态,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阶梯,让平凡的职教课堂绽放出不平凡的育人光芒。
供稿:语文教研组 杨丽娜 邵彩洪
审核: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