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由缪建华、李明军、郭政领衔的数智团队联合开展主题为“智创未来,赋能教育——AI与未来教育形态探索研究”的研修活动,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携手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共同举办,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探索未来教育的新形态,推动教育智能化发展。
图1 普陀区教育系统“数智团队”联合研修活动
第一阶段:专家引领,洞见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的魏非教授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的精彩讲座。魏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强调了其能够根据生成内容的模型和技术,按想法生成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多元化内容的能力。她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如文心一言、豆包、Kimi、秘塔、办公小浣熊等,强调了这些工具各具特色,能够在教学、科研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图2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 魏非
在讲座过程中,魏教授还分享了与人工智能对话的RICDO公式,即角色、指令、上下文、输入数据和输出要求,这一公式为优化提示语、产出更好结果提供了有效指导。此外,她还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包括活动设计、试题设计、问题设计、表现任务设计以及评价设计等多个方面,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宝贵经验。
图3 魏非教授讲座
第二阶段:团队聚力,共绘蓝图
讲座过后,三个数智团队分组进行了交流研讨。
缪建华在研讨环节中介绍了团队的建设目标,即以智助管、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评、以智助研,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生态系统,探索人工智能在中职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在介绍团队研究内容时,缪建华详细阐述了构建人工智能核心基础与AI课程核心体系、创建人工智能(AI)教科研共同体、创新AI教学新模式、AI赋能学生全过程管理以及人工智能社会服务功能等五个方面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AI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推送、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以及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创新举措,引起了成员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此外,缪建华还分享了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技巧,这些工具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在小组交流研讨环节,参会者们纷纷就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图4 缪建华数智团队活动
李明军在研讨环节中介绍了区教育系统在数字化转型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方面将以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种子教师工作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项目、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创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建设等作为四个重点推进项目;以队伍素养培育、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评价改革、数字治理效能等维度为四个重点主攻方向。明确团队将紧紧围绕“以智助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这一研究方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一个“数据采集-人工智能学习诊断-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学习效果评价”的学习模型,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团队成员就研究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
图5 李明军数智团队活动
郭政在研讨环节中围绕研究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介绍了团队建设的目标、内容和任务,围绕备课、课堂教学和评价等场景,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备课、赋能教学、赋能评价、赋能教研、赋能专业,以及如何合理选择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设计基于AI的教学活动、利用AI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并强调团队是学习共同体,要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聚焦课堂勤于实践,善于提炼注重成果。学员们分享了本次团队研修的学习心得和研修计划,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化应用和课堂教学创新方法进行了研讨。
图6 郭政数智团队活动
此次联合研修活动不仅加深了参会者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普陀区教育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普陀区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教务处 张璐嘉
审核:党政办公室